阿兰·罗布格里耶的代表作品,如橡皮窥视者和嫉妒,揭示了人类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历痛苦的磨砺橡皮通过侦探瓦拉斯的故事,挑战传统现实主义的“真实幻觉”,用人物和情节的错位,展现了生活的真实面貌,其中对“橡皮”的重复描述象征着记忆的擦除和读者的参与这部作品被视为“物本主义。
1984年,1998年,以及2005年,法国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三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与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大地产生了紧密的联系1980年代初,中国翻译界对法国文学流派“新小说”进行了深入的引进罗布格里耶的窥视者在1979年出版,成为中国读者接触“新小说”之初的重要桥梁1984年,他作为客座讲师。
1922年8月18日,法国布雷斯特的一户之家迎来了新生儿,加斯东·罗布格里耶,他的父亲是小学教师,母亲伊冯娜·卡努则是海军士官的女儿他们的儿子在成长历程中,先在布拉尔街的市镇小学就读,与父母和姐姐安娜丽兹共同生活于加桑迪大街1940年至1945年间,罗布格里耶经历了从圣·路易中学的农艺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